兰州农用地膜的使用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增产措施,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兰州作为甘肃省的省会城市,也在这一时期开始引入并应用这一技术。以下将从地膜技术的引入、发展、应用效果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详细探讨兰州农用地膜的使用历史。
一、地膜技术的引入与初期应用
地膜覆盖技术早起源于日本,随后在欧美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引进这一技术,并逐步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兰州地处中国西北内陆,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农业生产长期受到水资源短缺的制约。地膜覆盖技术的引入,为兰州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兰州开始在小范围内试验地膜覆盖技术,主要应用于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地膜覆盖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初期试验的成功,使得地膜技术迅速在兰州及周边地区得到推广。
二、地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
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和农业科技的进步,地膜覆盖技术在兰州及甘肃省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一时期,地膜的使用从初的蔬菜、瓜果扩展到了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膜覆盖成为提高作物产量和稳定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
地膜覆盖技术的普及,离不开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努力。兰州作为甘肃省的农业科技中心,依托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大量关于地膜覆盖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通过技术培训、示范田建设等方式,农民逐渐掌握了地膜覆盖的技术要点,并从中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三、地膜技术的应用效果
地膜覆盖技术在兰州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显著的农业增产效果。首先,地膜覆盖能够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这对于水资源匮乏的兰州地区尤为重要。其次,地膜覆盖能够提高地温,延长作物生长期,特别是在早春和晚秋季节,地膜覆盖能够为作物提供更为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地膜覆盖还能够抑制杂草生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据统计,地膜覆盖技术使兰州地区的农作物产量普遍提高了20%以上,部分作物的增产幅度甚至达到了50%以上。特别是在玉米、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上,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为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地膜技术带来的环境问题与应对措施
尽管地膜覆盖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长期使用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首先是地膜残留问题。传统地膜主要由聚乙烯材料制成,难以自然降解,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地膜残留量增加,影响土壤结构和作物生长。其次是地膜回收问题。由于地膜轻薄且易碎,回收难度较大,大量地膜残留在田间,不仅影响环境美观,还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危害。
针对这些问题,兰州及甘肃省内相关部门近年来加大了对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可降解地膜在使用后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自然降解,减少了对土壤和环境的污染。同时,农业部门也加强了对地膜回收的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地膜回收工作,减少地膜残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五、未来展望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兰州农用地膜的使用将朝着更加环保、高效的方向发展。未来,可降解地膜的推广应用将成为主流,地膜覆盖技术也将与节水灌溉、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地膜覆盖和回收的机械化操作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广,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地膜使用和回收的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兰州农业将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更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结语
兰州农用地膜的使用历史已有近40年,这一技术的引入和推广,为兰州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管地膜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但通过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未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深入推进,地膜覆盖技术将在兰州农业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